如何选股公式: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之谈

金融机构 (2) 11小时前

如何选股公式: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之谈_https://wap.hpmsj.cn_金融机构_第1张

“如何选股公式”这几个字,估计让不少刚入市或者还在摸索的朋友头疼不已。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股票的时候,也整天泡在各种论坛,找各种所谓的“万能选股公式”。那时候觉得,只要找到那个公式,就能一夜暴财,股市就跟提款机一样。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天真了。

“公式”背后的真相:不是万能药,是思维工具

大家之所以会搜“如何选股公式”,很多时候是想找一个现成的、能直接套用的方法,然后通过这个方法筛选出一堆好股票。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那时候看到有人分享一些技术指标组合,比如MACD金叉、KDJ超卖、布林带收口等等,感觉一套下去,出来的股票好像都挺有模有样的。

但问题是,你套用一套公式,可能当时看起来有效,过一段时间市场风格一变,这个公式就失效了。或者,你选出来的股票,基本面可能并不支撑它的价格上涨,最终还是亏损。这就好比学武功,你学了一套招式,但没有内力,遇上高手,照样被打趴下。

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是“选股公式”,不如说是“选股的思维框架”或者“选股的逻辑工具”。一个好的选股方法,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的体系,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规则。

从经验出发:那些年我踩过的坑

刚开始,我特别迷恋技术分析。觉得那些K线图、成交量,隐藏着市场的秘密。我试过各种指标的组合,比如有人说“均线多头排列是王道”,我就去找那种所有均线都向上发散的股票;有人说“成交量放出巨量是启动信号”,我就盯着那些突然放量涨停的票。那时候,交易软件上的各种技术指标,我几乎都研究过一遍。

还记得有一次,我找到一个据说是“股神”传下来的“黄金交叉选股法”,结合了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我满怀希望地用这个公式筛选了一批股票,然后挑了其中几只,觉得“稳了”。结果呢?市场突然来了一个“黑天鹅”事件,那几只股票虽然技术形态看起来很好,但基本面其实非常脆弱,一夜之间就跌停了,而且后续好久都没缓过来。那次亏损,让我彻底反思了只看技术面的局限性。

这让我意识到,技术指标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市场行为的一种表现,背后是什么在驱动,才是关键。就像看病,你不能只看症状,还得查病因。

价值投资的启示:回归企业本身

后来,我开始接触价值投资的理念。这时候,我才明白,真正能穿越牛熊的,是那些具有良好基本面的、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这时候,“如何选股公式”的重心,就从纯粹的技术指标,转移到了对企业本身的分析。

比如,我会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看它的营收是否在增长,净利润是否稳定。我还会看它的资产负债表,负债率高不高,有没有能力偿还债务。再比如,我会分析它的行业地位,是不是龙头企业,有没有护城河,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这些,才是支撑股价长期上涨的根本。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放弃技术分析。我会把技术分析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比如在确定买卖点的时候,会参考一下均线、成交量等。但是,我的核心逻辑,是建立在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上的。

实操中的“公式”:如何构建自己的选股逻辑

所以,如果你问我“如何选股公式”,我的建议是:不要去寻找一个别人给你设定好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风险偏好,去构建一套属于你自己的、符合市场逻辑的“选股方法论”。

这套方法论,可以包含几个层面:

第一步:宏观与行业分析

先看大方向,比如当前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以及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然后,再深入到你感兴趣的行业,了解这个行业的景气度、增长空间、竞争格局。这就像是在“大环境”里找“风口”。

第二步:企业基本面筛选

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设定一些硬性的财务指标作为初步筛选条件。比如,营收增速要大于XX%,净利润率要大于XX%,资产负债率要低于XX%,等等。这些指标不是固定的,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环境来调整。我知道很多做量化投资的,会用一些复杂的因子模型,但这都是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步:定性分析与护城河

基本面数据筛选出来后,就需要更深入的定性分析了。这个公司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它的品牌、技术、专利、渠道,是不是足够强大,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的冲击?就像巴菲特说的,要找有“护城河”的企业。

第四步:估值判断与安全边际

即使是再好的公司,如果价格太高,也是不值得买的。所以,你需要学习如何估值,找到企业的合理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要求一个“安全边际”。比如,你认为一家公司价值10元,但你可能要等到股价跌到6元或7元才考虑买入。

第五步:技术面辅助与买卖点把握

在以上都准备好之后,技术分析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比如,你已经看好了一家公司,觉得它被低估了,但股价可能还在下跌通道。这时候,你就可以用技术指标来寻找一个相对合适的买入时机,比如股价突破某个关键均线,或者出现某个看涨的K线组合。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还需要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找到的“公式”或者“逻辑”,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失效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迭代和优化你的方法。

总的来说,“如何选股公式”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希望我这些年的摸索,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