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为什么降薪?一个老能源人的观察与思考

金融机构 (2) 2小时前

华能为什么降薪?一个老能源人的观察与思考_https://wap.hpmsj.cn_金融机构_第1张

“华能为什么降薪?”这个问题最近在行业里传得挺凶,不少同行都私下议论,感觉挺真实的。毕竟,作为央企,尤其是在能源这个大家伙里,大家的印象里总是稳定、体面,薪资也相对有竞争力。所以,一听到降薪,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或者“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但仔细想想,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没来由,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能比大家想的要复杂一些。

说实话,真要问“为什么”,我接触到的信息和看到的现象,感觉是多方面因素在叠加,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结果,但背后的逻辑链条,得一层层剥开才能看明白。而且,这事儿也并非一朝一夕,更像是行业进入一个新周期,企业主动或被动进行调整的一个缩影。

新能源转型下的成本压力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新能源转型。你想啊,过去的煤电、火电,虽然环保压力大,但发电成本相对稳定,技术成熟,现金流也比较好。可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这东西是好,也符合大方向,但它的特点是初期投资巨大,而且对电网的稳定性、消纳能力都有很高要求。华能作为大型能源企业,也得跟着国家战略走,大力布局新能源项目。

这些新能源项目,尤其是近几年投建的,资本投入非常大。而且,新能源的收益率,坦白说,跟过去的火电比,是有差距的。很多项目还需要依赖政策补贴,一旦补贴退坡,或者项目本身的运营效率没达到预期,就会产生经营压力。这种压力,最终就会传导到成本端,企业需要想办法控制各项开支,尤其是人力成本。

我之前接触过一个项目,一个大型风电场,光是前期勘探、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那投入就吓人。后期运维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人力成本自然少不了。但如果风资源不好,或者设备故障率高,发电量上不去,那成本收回的速度就会很慢。这种情况下,企业在高层面的决策,自然就会倾向于更谨慎地对待人力成本的扩张,甚至采取一些收缩的措施。

电价改革与市场化竞争

另一个绕不开的,就是电价改革。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交易价格不再是完全由政府定价,而是更多地由市场供需来决定。这意味着,发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不能在市场上拿到一个好价格。

过去,很多发电厂的利润是有保障的,即使在非高峰时段发电,也能有个相对固定的价格。但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某些时段,电力供大于求,电价就会跌得很厉害。华能这样的企业,拥有大量的发电机组,其中不乏一些高成本的火电厂,在市场化竞争环境下,这些机组的盈利能力就受到直接冲击。

我记得有一次,听一位在某发电厂负责市场营销的朋友讲,他们为了抢到一个电量交易,不得不把价格压得很低,几乎是“赔本赚吆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整体的营收和利润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当经营效益出现波动时,薪资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成本,自然就可能被列为调整的选项之一。这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必然反应。

效率提升与组织优化

除了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的效率提升和组织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特别是像华能这样体量庞大的央企,内部的管理效率、组织结构是否最优,直接关系到它的竞争力。

我观察到,很多大型国企都在进行组织结构的梳理和优化,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减少冗余。这其中,可能就会涉及到一些岗位的调整,或者对薪酬体系进行优化,以匹配更高效的劳动产出。有时候,降薪可能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针对某些效率不高、或者职能发生变化的岗位,进行薪酬的调整,以此来激励员工提升效率,或者促使组织更精简。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一个项目上,就遇到过一个情况,某个部门的职能和工作内容,随着技术更新和业务流程的改造,变得和原来不太一样了。按照新的考核标准和岗位要求,原有的人力成本就显得有些“过重”。这时候,企业可能会考虑通过薪酬调整,或者岗位重新匹配的方式来解决,而“降薪”就是其中一种直接的表现形式。

企业经营效益的连锁反应

更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出现了下滑。这个下滑,可能是由上述各种因素叠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某些突发事件引起。一旦公司的整体利润受到影响,那么作为成本的大头,人力成本自然会成为调整的重点。

要知道,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薪酬福利是占有相当大比重的。当公司面临营收压力,或者需要释放利润来应对其他方面的挑战(比如偿还贷款、进行战略投资等)时,对薪酬的控制是比较直接和有效的手段。这可能体现在年度奖金的缩减,也可能直接体现在基本工资的调整上。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他们公司前两年业绩下滑很厉害,老板直接在年会上宣布,当年全员不发年终奖,而且明年的工资增长也会非常谨慎。这种情况下,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感受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降薪”。华能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在遇到经营困难时,做出类似的调整,虽然会引起震动,但也算是在市场规则下的正常反应。

历史的周期与战略调整

最后,我觉得,这也跟能源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有关。过去的几十年,能源行业,特别是煤电,可以说是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普遍效益不错,薪酬也跟着水涨船高。但现在,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结构面临深刻变革,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甚至需要转型的时期。

在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下,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和运营模式。对人力成本的考量,也是这个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可能过去那种“人多力量大”的模式,在新的环境下就不再适用,需要更加精益求精,提高人均产出和效率。降薪,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过去粗放式增长模式的“纠偏”。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为什么降薪”,不如说是“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企业不得不做的调整”。当然,具体到华能,每个人感受到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有的部门,有的岗位,影响可能大一些,有的可能影响小一些。但大趋势上,整个行业都在经历这样的转型和调整,对成本的控制,对效率的追求,是绕不开的课题。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