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为什么港股最近看起来这么“硬气”,好像总能找到上涨的理由。其实,这背后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重逻辑交织的结果,有时候甚至连我们这些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也得仔细梳理一番。
谈到港股,绕不开的就是“便宜”。确实,过去几年,很多在内地表现亮眼的资产,到了香港市场,估值就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甚至“折价”。这给了不少投资者一个明确的信号:这里的价格,可能已经消化了大部分的悲观预期。
我记得大概两年前,我们内部还在讨论是不是可以加大对一些科技股的配置。当时,不少公司虽然基本面不错,盈利增长也算稳健,但股价却一直低迷。我们做了很多功课,看了它们在内地市场的估值,再对比港股,那个差距确实触目惊心。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洼地”,更像是一种市场情绪的错配,或者说,是过去一段时间地缘政治、监管政策调整后,市场需要时间去消化和重新认识这些资产的内在价值。
而当经济触底反弹,或者政策导向出现积极信号时,这种估值修复的动力就会被放大。特别是那些有核心竞争力、现金流健康、并且能成功进行业务转型的公司,它们的回报率优势在低估值的基础上,显得尤为突出。
当然,光有便宜的价格是不够的,还得有“货真价实”的东西支撑。近一两年,我们观察到港股市场,特别是互联网、医药、新能源等板块,都在经历一个“价值重塑”的过程。
拿互联网巨头来说,它们很多已经从过去的“烧钱扩张”模式,转向了更注重盈利能力和健康的自由现金流。平台经济的监管常态化,反而为行业带来了更稳定的发展预期。比如,一些公司开始将重心放在云服务、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更具B端属性、更抗周期的领域,这无疑为它们的估值提供了新的锚点。
还有新能源领域,虽然估值波动较大,但头部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全球市场拓展能力依然是硬道理。即使短期内面临产能过剩的担忧,但长期来看,能源转型的趋势是确定的。港股上市的一些领先企业,正好抓住了这个风口。
我们之前接触过一家做光伏设备的公司,它在香港上市,产品技术在国内都数一数二。当时,它的港股价格一直不高,我们担心的是国内的产能过剩对它是否有影响。但后来我们发现,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非常顺利,订单能见度很高,这部分业务的增长,足以抵消掉国内市场的一些不确定性。这种“国内+海外”的双轮驱动,才是真正能让公司穿越周期的关键。
除了内在价值的重估,外部资金的动向也是影响为什么港股是上升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宏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尾声,以及中国经济的企稳迹象,一些过去的“避险”资金开始重新寻找高增长、高性价比的市场。
港股,作为连接中国内地和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枢纽,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承接点。北向资金的波动我们看得很多,但南向资金,也就是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市场的资金,近年来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这表明,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在提升,一部分国内投资者也将港股视为分散投资和获取人民币资产收益的重要渠道。
我记得在某个季度,我们看到一些曾经流出港股的国际对冲基金,又重新开始建立多头仓位。他们关注的点,往往是那些有良好盈利前景、估值合理、并且受惠于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公司。这些资金的流入,直接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也带动了相关板块的上涨。
当然,这里面也可能存在一些“预期差”的交易。当市场普遍预期某个事件会带来负面影响时,如果最终落地比预期轻,那么就可能引发一波反弹。但更根本的,还是这些公司本身具备了应对挑战、实现增长的内生动力。
政策导向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在香港市场尤其明显。过去一段时间,一些政策的变化确实给市场带来了一些冲击。但我们也能看到,监管层在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更注重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例如,对于资本市场的开放,对于鼓励企业赴港上市,以及对上市公司股东回报的重视,这些信号都表明了内地和香港都希望看到一个更活跃、更有吸引力的港股市场。
我们经常会和一些在港上市的内地公司管理层交流。他们普遍反映,现在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更加顺畅,政策的稳定性也在增强。这种“预期明朗化”对于投资者建立信心至关重要。当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是什么,并且看到规则是在往更有利于长期发展方向调整时,投资的意愿自然会增强。
港股市场,特别是“特专科技”板块,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过去,受制于上市规则,很多新兴科技公司难以获得充分的估值。随着港交所的改革,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这大大拓宽了港股的吸引力。
很多中国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它们在研发上的投入巨大,虽然短期内可能没有盈利,但其技术壁垒和未来增长潜力是巨大的。这些公司在港股上市,能够获得更灵活的融资渠道,也能吸引到更懂科技、更愿意长期投资的投资者。
我们之前投资的一家AI芯片设计公司,它在香港上市就面临过很大的挑战。当时的市场对AI的理解还没有那么深入,投资者普遍对这种“烧钱”模式持谨慎态度。但我们看到的是,这家公司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先发优势。随着AI产业的爆发,它现在已经是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之一,股价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这正是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一个缩影。
最后,不能忽略的是港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它既是人民币资产的重要配置平台,也是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窗口。
当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投资者会重新审视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港股市场,凭借其较低的估值、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自然会吸引一部分全球资金的目光。这种吸引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变化的一个映射。
我们也在积极利用港股通等渠道,为国内投资者配置海外优质资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搬砖”,更多的是基于对全球经济格局、产业趋势以及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解。为什么港股是上升,这个问题,或许我们还需要持续观察,但目前来看,它的上升逻辑是多层次、并且有相当的韧性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