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不整治微商”的一些看法

外汇汇率 (2) 3小时前

关于“为什么不整治微商”的一些看法_https://wap.hpmsj.cn_外汇汇率_第1张

“为什么不整治微商?”这问题,听着挺刺耳,好像是官方不作为,或者是有人故意放任。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也不是一句“不整治”就能概括的。我们这一行摸爬滚打这么久,跟各种平台、各种监管打交道,深知这其中的复杂性。

微商的“难管”与“不好管”

首先得明白,微商这玩意儿,它散布在微信、QQ、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平台里,说白了,就是“点对点”的销售模式。它不像传统的商店,有固定地址,有工商登记。个体户一大堆,流动性也强。你今天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人卖东西,明天她可能就换个小号,甚至换个平台了。这种分散性、隐蔽性,就给“整治”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再者,很多微商卖的都不是那种特别夸张、一看就假的假冒伪劣产品。可能是保健品、化妆品、甚至是代购的某些品类。这些东西本身不违法,但宣传方式、效果承诺,就容易出问题。比如,“三天瘦十斤”、“包治百病”之类的,这种夸大宣传,你说是不是违规?是。但要找到证据,要形成规模,要让执法部门能有效介入,这中间的流程,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微商的兴起,很多时候是因为传统渠道的成本太高,或者门槛太高。对于一些想创业、想增加收入的人来说,微商提供了一个相对低门槛的途径。你说完全“一刀切”式地整治,会不会影响到一部分真正想做生意、也守规矩的人?这中间的平衡,是需要考虑的。

“整治”的定义与现实困境

再说“整治”本身。什么叫整治?是让所有微商都消失?还是规范他们的行为?如果是后者,那么监管的力度、方式,以及与时俱进的判断,就非常重要。你知道,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今天流行卖这个,明天可能就换成那个。监管政策要是跟不上,或者执行起来过于僵化,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我记得前几年,有个做护肤品的朋友,她一开始做微商,朋友圈里各种晒单、晒成分,也确实赚了点钱。后来,出了几次关于微商虚假宣传的案例,她就收敛了很多。但她跟我说,现在很多人做微商,感觉越来越“野蛮生长”。特别是那些卖保健品的,产品本身可能没什么大问题,但吹嘘出来的功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你说,这种情况下,是去“整治”那个卖东西的个人,还是去“整治”那个让他产生这种错误认知的大环境?

我们之前也尝试过跟一些平台沟通,希望他们能加强内容审核,限制虚假宣传。但你知道,平台为了流量,为了交易额,往往不太愿意做得太绝。而且,平台本身也存在“管不过来”的问题。一个微信群里,成百上千人,天天发广告、推销产品,要逐一审核,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自律”与“平台责任”的薄弱环节

要说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自律”和“平台责任”这两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多微商,尤其是那些短期逐利的人,根本没想过长远。就是今天卖出去一件,赚到钱就行。他们的“专业感”和“可靠性”是零。一旦遇到纠纷,比如产品质量问题,或者效果不达标,他们很容易就“失联”了。

而作为流量的主要承载者,社交平台的责任也未能完全到位。虽然有一些基本的用户协议,但执行起来往往是“选择性执法”,或者说,根本没有精力去细管。大家在朋友圈里发广告,平台好像也默认了这种行为。当然,微信、QQ这些平台,它们的核心是社交,不是电商。过度干预,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

还有一点,就是消费者本身的辨别能力。很多消费者,看到朋友圈里熟人推荐,或者价格便宜,就很容易失去警惕。微商营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抓住了这一点。如果你对“为什么不整治微商”这个问题,是抱着一种“官方应该主动出击”的心态,那我只能说,现实情况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

“间歇式”的治理与“治标不治本”的担忧

我们看到的是,所谓的“整治”往往是一种“间歇式”的。什么时候出现大的舆情事件了,或者被媒体曝光得厉害了,相关部门可能就会加大力度,查处一些典型的案例。但这种“一阵风”式的治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微商乱象。等风头过了,很多问题又会卷土重来。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几年,关于微商的负面新闻,比如传销式经营、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层出不穷。但到现在,微商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发展得风生水起。这说明,单纯依靠事后查处,效果有限。更需要的是前置的规范,以及对整个生态的构建。

我见过一些团队,他们自己也在摸索怎么做“良心微商”。比如,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对宣传内容实事求是,甚至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他们这样做,确实能积累口碑,留住客户。但这种“良心微商”,在整个庞大的微商群体里,还是属于少数。

微商的未来:规范与洗牌

所以,回到“为什么不整治微商”这个话题。与其说“不整治”,不如说“整治的难度和方式”。未来,微商这个模式肯定还会存在,但会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那些纯粹靠“割韭菜”、靠虚假宣传生存的,迟早会被淘汰。而那些能够真正提供有价值产品、有良好服务,并且合规经营的,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也许,未来的趋势会是,平台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从源头上进行内容审核和风险控制。同时,消费者自身的辨别能力也会提高。而对于我们这些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自己,坚持做有良心、有品质的生意。毕竟,长久来看,靠谱才是硬道理。